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

让·皮亚杰



讓·皮亞傑Jean Piaget,1896年8月9日-1980年9月16日),瑞士人,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。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。皮亞傑早年接受生物學的訓練,但他在大學讀書時就已經開始對心理學有興趣,共曾涉獵心理學早期發展的各個學派,如病理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容格格式塔學弗洛伊德的學說。从1929年到1975年,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担任心理学教授。


皮亞傑最著名的學說,是他把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以下四個階段:
  1. 感知运动阶段(感覺-動作期,Sensorimotor, 0-2岁)靠感觉获取经验。1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,以感覺動作發揮图式的功能;
  2. 前运算阶段(前運思期,Preoperational, 2-7岁)已經能使用語言及符號等表徵外在事物,具推理能力但不符邏輯,不具保留概念,缺乏可逆性,以自我為中心,直接推理,集中注意力,
  3. 具体运算阶段(具體運思期,Concrete Operational, 7-11歲)了解水平線概念,能使用具體物之操作來協助思考;
  4. 形式运算阶段(形式運思期,Formal Operational, 11-16歲)開始會類推,有邏輯思維和抽像思維。
這四個階段有以下的特色:
  1. 發展順序不變,但具有個別差異。
  2. 具有普遍性(不具文化特別性)。
  3. 依賴認知發展,……
  4. 可普遍化為其它功能。
  5. 各發展階段都是在邏輯上有組織的整體。
  6. 各階段的順序是自然的階層(所有成功發展的階段都會有前面階段的元素參與合作,但後一階段比起前面的階段,更加不同,而且更加統整)。
  7. 每個階段,在思考模式上會表現出質的不同,而不僅僅是量的差異。



首富最重視零用錢與記帳
一、定期發放零用錢,並嚴格執行約定時間到才給下一次的零用錢。一開始時,父母可以「周」為發放零用錢的時間單位。等到孩子習慣後,時間慢慢拉長為「月」。這種方式除了可讓小孩學習在固定時間內分配金錢消費之外,也可訓練孩子的用錢能力。

二、培養記帳習慣。由於孩子可能年紀小,或不知如何記帳,剛開始時,父母可幫助孩子將未來一星期所需的花費記錄下來,然後逐日補上額外支出項目,慢慢養成小孩記帳的習慣。等到建立幾次記錄後,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記帳。該步驟的好處是,父母們可藉此檢視孩子的消費傾向,若發現有偏差,可適時糾正。

三、培養儲蓄觀念。儲蓄是理財的基本,若兒童能建立良好的儲蓄習慣,意味著理財觀念已開始萌芽。父母們不妨從買給孩子撲滿開始做起,鼓勵他們存錢。為增加存錢動能,父母可以設定存錢目標,當孩子達到目標時,給予額外獎勵。

四、開設銀行戶口。為建立孩子「自己的錢」的觀念,父母可以為孩子在銀行開立單獨帳戶。此外,當父母到銀行辦事時,不妨也把孩子一起帶去進行機會教育,讓孩子了解銀行作業流程、ATM功能等等。若父母已開始利用此帳戶理財,則可利用銀行對帳單、投資報表等,向小孩說明,讓他們親身感受「複利」的效果,激勵孩子多儲蓄。

五、建立理財目標。理財的最終目標無非是希望能理性消費,提高消費能力,因此父母可與小孩討論建立儲蓄目標,例如購買玩具、腳踏車、溜冰鞋等,然後協助孩子從每個月的零用錢當中,規畫出一個時間表,透過目標建立孩子的預算觀念。

嚴格說來,這五大步驟並無高深學問,亦不難達成,但是需要耐心與毅力去執行。美國首富洛克菲勒的子女理財教育,亦是從這五大步驟開始,尤其是定期發放零用錢、記帳、建立理財目標,更是他最重視的三大步驟。不過在此要提醒的是,訓練理財的內容必須依照孩子心智發展情形而定,切莫心急,以免打壞親子關係,也破壞孩子理財樂趣。

每一年齡層兒童:理財商數的學習重點
年齡   可培養的理財概念
3 歲   教導辨認硬幣和紙幣
4 歲   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
5 歲   了解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,並清楚硬幣的價值
6 歲   培養具有「自己的錢」的意識,並學習數硬幣
7 歲   學習看價格標籤,並與現有的錢做比較,教導孩童學習購買能力
8 歲   建立儲蓄概念,並鼓勵做額外事情以賺取更多零用錢。
9 歲   制定簡單的開銷計畫表,建立用錢概念
10 歲   協助建立節約零用錢概念,將省下的零用錢購買較貴的商品
11 歲   學習發現價廉物美商品,並有打折、優惠概念
12 歲   制定並執行兩周的開銷計畫,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一般術語可嘗試進行股票、債券等投資活動,以及開始打工賺錢,實地體會賺錢甘苦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